保護視力有眼保健操,那么保護聽力有什么辦法?中醫專家為您支三招
招數一 艾灸“關沖穴”
關沖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取穴方法:手小指末端內側,距指甲角0.1cm處),可治療頭面五官和神志性疾病。心和小腸相表里,刺激關沖穴可開心竅,心竅通于耳;又聽力為神經傳導,心主神志,任物者謂之心,所以刺激關沖可有效通啟耳竅,令耳聰神明;關沖為小腸經井穴,可激發小腸經氣血源源不斷灌注于經絡,令氣血充盈,頭面諸竅可養。
懸灸法:取坐位,艾條點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離皮膚約2~3厘米左右進行熏灸,出現熱感向深處、遠處傳導且不感到皮膚灼痛為宜,兩側交替進行,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1次。
招數二 鳴天鼓
“鳴天鼓”是中國流傳千年的古老強腎按摩法。中醫學認為,腎開竅于耳,腎氣足則聽覺靈敏;耳通于腦,腦為髓之海,髓海賴腎的精氣化生和濡養,腎虛則髓海不足,就易致頭暈、耳鳴。鳴天鼓則通過掩耳和叩擊對耳產生刺激,因此,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的功效,經常做鳴天鼓可對頭暈、健忘、耳鳴等腎虛癥狀均有一定的預防和康復作用。
鳴天鼓的做法是:雙肘支在桌子上,閉目低頭,用兩掌心緊貼雙耳,十指放于后腦,食指抬起,搭放于中指之上,兩食指同時用力,從中指滑下彈擊腦后枕骨的凹陷處(風池穴),此時會發出“咚、咚”的聲音,猶如鳴鼓一樣。鳴天鼓每天可做3次,每次做60下左右,動作的輕重程度視耳嗚、耳聾的情況而定,如聽力較差動作可適當重一點,反之則輕些。此法動作簡單,易學易行,可作為老年人日常護耳的保健方法。
壓彈外耳道招數三 壓彈外耳道
“壓彈外耳道”是后人根據“鳴天鼓”原理而演變的一種益腎強耳法。通過掩耳和瞬間釋放對鼓膜產生刺激,經聽小骨傳入內耳前庭,起到開竅益氣聰耳的效果,也可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的功效,可有效預防和改善聽力下降,對健忘和疲勞有一定的改善和預防作用。
壓彈外耳道的做法:取坐位,稍低頭,用雙手小魚際將耳屏從外向內按壓蓋住外耳道,令外耳道封閉,按壓1~2秒后,瞬間放手,此時會發出“破”的聲音,猶如爆破音一樣。壓彈外耳道每天可做2次,每次每耳做60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