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21日是第27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健康中國健康家——關愛生命科學防癌”。中國抗癌協會近期發布中國腫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識(2021),內容包括篩查篇、診斷篇、治療篇、康復篇、預防篇。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治療篇。
zhi治liao療pian篇01現在癌癥的主要治療手段都有哪些?其實在醫療飛速發展的今天,癌癥已經是一種慢性疾病,而治療癌癥的技術,也變得更加先進 ,副作用更少。例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等。但是在抗癌戰場上一直以來都有三員大將,手術、化療和放療依舊是世界公認的能有效治療癌癥的三大傳統手段。
簡單的來說,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手段,通過口服或者靜脈給藥,就像你得了肺炎,輸抗生素或者吃抗生素一樣,化療藥物會進入到身體的每個部位,殺死了全身各處的癌細胞。所以,化療是一種全身的治療手段,可以用于手術前,成為新輔助化療,手術前將病灶縮小,降低手術難度,提高治愈率,也可以將部分無法手術的患者,轉變為能夠手術的患者。
放療是一種局部治療手段,放療是利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或者核素,釋放射線或者粒子,用來殺滅癌細胞,所以,放療有點類似于手術治療,都屬于局部打擊,對于一些放療敏感的腫瘤,或者腫瘤的位置不好,手術切除有難度,或者患者身體弱,無法耐受手術,都可以考慮放療,替代手術治療,殺滅癌細胞。放療也可以用于術后,對手術野進行放療,殺滅可能存在于局部的癌細胞,降低局部復發率。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手術、放療和化療仍是打敗癌癥的主要武器。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綜合情況來個體化考慮,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方案進行治療。
02什么是癌癥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是治療腫瘤的最古老方法,到目前為止也是最主要、效果最好、唯一可以根治腫瘤的方法。盡管治療腫瘤的手段越來越多,但仍有60%以上的腫瘤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90%的腫瘤應用手術作為診斷及分期的手段。
腫瘤外科醫生通過手術可治愈大部分尚未擴散的腫瘤,有時候通過手術對腫瘤進行精準診斷和分期,制訂規范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才能使患者獲得最佳療效并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雖說不像放療、化療那樣敵我不分,還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但手術也有一定的缺點,如需同時切除一些正常的組織,還有一定風險,也會出現很多并發癥,有些術后有一定的功能障礙及后遺癥。因此,得了腫瘤不一定都要手術治療,這主要取決于腫瘤的性質、病情的早晚、患者的身體情況等因素。實體腫瘤像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而血液系統腫瘤像淋巴瘤、白血病等則不能行手術治療。一般腫瘤處于早期可手術治療,但當腫瘤出現遠處或者廣泛轉移時則不能用手術治療?;颊叩囊话闱闆r、身體狀況能不能耐受手術治療,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不是所有的外科手術都是治療腫瘤的,還用于腫瘤的預防、診斷、重建與康復。按腫瘤手術的不同作用分為:預防性手術、診斷性手術、治療性手術、重建與康復手術。
03什么是癌癥化療?化學藥物治療簡稱為化療,是通過使用化學藥物阻止、減緩和抑制癌細胞生長,達到消滅癌細胞目的的治療方法?;熓悄壳爸委煱┌Y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手術和放療都屬于局部治療,只對治療部位的腫瘤有效,對于潛在的轉移病灶(癌細胞實際已經發生轉移,但因為目前技術手段的限制在臨床上還不能發現和檢測到)和已經發生臨床轉移的癌癥就難以發揮作用了。而化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手段,對一些有全身轉移傾向的腫瘤及已經轉移的中晚期腫瘤,化療都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腫瘤患者的化療按照作用類型一般分為根治性化療、術后的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和晚期腫瘤的姑息化療。
根治性化療主要針對對化療敏感,通過全身化療可以治愈或完全控制的腫瘤,如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睪丸癌、小細胞肺癌等,在合適的化療方案下,它們可能可以達到治愈的目的;
輔助性化療則是針對施行根治切除術的癌癥,主要目的是殺滅手術過程中可能無法切除或已轉移的癌細胞組織;
新輔助化療一般是指在根治術前做的化療,它可以縮小腫瘤體積,削弱腫瘤血液供應,提高手術功效;
姑息性化療主要用于各種治療方式的效果仍然不佳的腫瘤如非小細胞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這些腫瘤屬于難治性癌癥,施行化療的目的主要是減輕癥狀、改善生存狀況、延長生存期等。
04什么是癌癥放療?放療是放射治療的簡稱,它利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使腫瘤縮小或消失來治療腫瘤。癌細胞比正常組織對放射線敏感,放療就是采取放射線,對腫瘤組織進行局部照射,從而達到殺滅腫瘤細胞,延長患者生存期或者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一種治療方法。放療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手術、化療等配合,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以提高癌癥的治愈率。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的不同階段需要接受放療,包括消化系統腫瘤、頭頸部腫瘤、呼吸系統腫瘤、乳腺腫瘤、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神經系統腫瘤及淋巴瘤。
放射治療目的有三種,一種是期望通過照射完全消滅腫瘤細胞的根治性放療;一種是與其他治療有機結合的輔助放療,結合手術做術前或術后放射治療,能使療效顯著提高;一種是姑息放療,通過小劑量、低毒性的照射,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放療的原理是利用放射線對癌細胞進行殺滅,但由于腫瘤細胞生長在正常的組織中,因此以前做放療時,為了防止癌細胞漏網,就必須擴大放療照射的范圍,就會傷及正常組織。隨著CT、磁共振、PET-CT、生物代謝影像等現代腫瘤放療技術及放療設備的不斷更新,三維適形放療、圖像引導放療、調強放療、立體定向放療等新的技術手段可以精確定位腫瘤,勾畫出病變組織的三維結構,精細地勾畫出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實現精準打擊,把放療帶入了精準醫療時代。
05什么是靶向治療?癌癥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基因病,幾乎所有癌癥均來源于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會導致癌細胞的出現,且不斷生長。我們可以把基因突變比作戰場上的“敵人”。目前我們的醫學技術很難直接把突變的基因由“敵人”變成“俘虜”,但是可以通過藥物破壞“敵人”的通訊信號,從而阻止癌細胞廣泛擴散。這種治療,就被形象地稱為靶向治療。也就是說,靶向治療,可以理解為帶有目標識別能力的導彈,瞄準作用靶點,并精確地與靶點結合、從而鎖住靶點,追著既定目標轟炸。
靶向治療逐漸成為重要的癌癥治療手段,因其可以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殺傷或少量損傷正常細胞,對于有敏感突變的癌癥患者,靶向藥物可以比化療提供更好的療效,而且不良反應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同時可以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06怎么判斷是否適合靶向治療?由于靶向治療是為攻擊特異性靶分子而設計,所以須找到合適靶點才能發揮其療效。能否在個體患者身上找到合適的“靶點”以及能否在采用后控制腫瘤的生長,都是因人而異、因靶而異的。想要使用靶向治療,第一步必須通過基因檢測進行篩查。根據基因檢測結果,指導靶向治療。在技術層面,靶向治療十余年來不斷精益求精,隨著醫學創新不斷發展,將有越來越多優質的靶向藥上市惠及患者;其次基因檢測技術不斷進步,大大提升了診斷的敏感性和準確性;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和安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治療方案,積極地配合治療,才能夠及早地恢復健康,擁抱美好的生活。
07什么是癌癥免疫治療?近幾年來腫瘤免疫療法已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的焦點。其實早在100多年前,美國骨科醫生威廉?科利,就開始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殺滅腫瘤細胞,但是當時由于該療法是直接用滅活的細菌來激活免疫細胞,不僅副作用很大,且效果有限。所以腫瘤免疫在剛出現時,并未受到關注。直到近十年,通過調控人體免疫系統,來消除癌細胞的研究,重新讓人們關注這一領域。與直接針對腫瘤細胞的傳統治療手段不同, 腫瘤免疫療法是利用人身自身免疫系統對腫瘤進行殺傷,通過重新啟動并維持腫瘤-免疫循環,恢復機體正常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控制與清除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
像 PD-1 這種可以抑制免疫細胞功能的關鍵靶點我們稱之為免疫檢查點。而通過抑制這些靶點從而重新啟動激活免疫功能的藥物就是大家熟知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了。與絕大多數的腫瘤療法一樣,免疫療法也會引起一些副反應。很多患者會因免疫細胞釋放的大量刺激性化學物質,產生皮膚和消化道的炎癥反應,從而表現出紅疹、腸絞痛和腹瀉的癥狀?;颊咄枰靡种泼庖叻磻念惞檀妓幬铮ㄈ鐝姷乃桑﹣砜刂七@些副作用。使用PD-1阻斷藥物的患者,也可能發生這類副反應--尤其是腎癌、肺癌和肝癌患者,幸運的是,使用抗炎藥物,并不會影響這些抗腫瘤藥物的療效。
現在,我們已經能將標準的抗腫瘤療法與增強自身防御功能的免疫療法聯合起來,因此我們相信,長期抑制、甚至治愈腫瘤的夢想,已開始變為現實。
08多學科綜合治療在癌癥治療中的重要性?多學科綜合治療(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簡稱MDT,是指以病人為中心,針對特定疾病,依托多學科團隊,由各學科專家共同討論制定規范化、個體化、連續性的綜合治療方案。病人能夠同時面對綜合治療組的多位專家,了解治療方案的制定過程,增加患者對醫生和治療方案的信任,以便積極配合治療。MDT打破了學科之間壁壘,尤其適用于腫瘤、腎衰、心衰等復雜疾病的診療。它也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廣為推崇的領先診療模式。
以腫瘤疾病為例,采用MDT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腫瘤治療不是由一個單一科室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腫瘤外科、內科、放療、介入科及影像病理檢驗基礎醫學等各學科積極參與和評估。
MDT模式具有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誤診誤治,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增加治療方案的可選擇性、制定最佳治療手段,改善腫瘤患者預后,同時避免了不停轉診、重復檢查給患者家庭帶來的負擔和時間成本。
患者并非MDT的唯一獲益者。MDT對于患者、醫生、科室、醫院來說是個共贏的模式。MDT模式下,在會診中打破學科之間壁壘的同時,可以有效推進學科建設,實現醫生、科室和醫院的共同提高,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同時,患者面對不同科室、不同醫院的醫生時,往往會遇到醫生的意見相左以及治療中的一些疑問等情況,這往往讓患者無所適從。但如果同時聆聽多位專家的意見,患者對最終治療方案會更信服,盡可能地避免了醫患矛盾的產生。
09癌癥治療過程中何時聯合中醫藥治療?中醫有句老話: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很有道理。美國有個很著名的專家,他的話很權威,他寫了一千多篇文章,來中國講過學。有一次講完課,他說:快要到21世紀了,希望人人健康,我送你們兩句最重要的話,比一切藥物都好。哪兩句話呢?第一,吃飯七八分飽。意思是說當你離開飯桌時還有點餓,還想吃,這就是七八分飽。第二,爬樓走路慢跑,就是說平常出去時多走路,住樓上不坐電梯經常走著上去。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就是步行,實際上步行運動就能預防糖尿病,預防冠心病,預防高血壓。由此可見,中醫理論在預防疾病方面尤其獨特用武之地。在預防癌癥方面,中醫一些理論可以借鑒。因為癌癥的形成原因是很復雜的,它是全身性的疾病在身體局部的體現,中醫藥可以通過扶正氣,導邪毒,化癌瘤,調五臟,平陰陽這五大法寶,對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癌癥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治療,從而增強體質,調節陰陽平衡,臟腑循環,最終使人體機體免疫力達到自然狀態下的平衡。
在治療癌癥方面,西醫常用的手術、放療、化療三大常規治療方法,在放化療后,癌癥患者發生惡心、嘔吐、頭暈等并發癥時,常常會有患者采用中藥、中成藥的方法來治療癌癥,以減輕癌癥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體質及治療耐受性。中醫可以改善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腫瘤病人的體質,發揮可攻、可扶、可瀉、可補等辦法,穩定病情,減少轉移和復發。
中醫中藥治療等既可以作為臨床治療,也可用于康復治療。在長期實踐中,中醫藥在疾病康復中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更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在中醫的觀念里,惡性腫瘤產生的原因是人機體中的正氣被邪毒侵蝕、壓倒,各種陰濕、邪毒、淤血在人體的局部堆積到一定的程度結果。因此,惡性腫瘤所產生的直接原因是腎陽處于極度虛弱的狀態,邪氣入侵,人體的整體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對于患者腎陽氣的缺乏,可以采用健脾、強腎、活血化瘀等方法來促進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恢復和強化。
中醫西醫只是治療手段,一切對于癌癥患者治療有幫助的治療方法都是好方法,沒必要分個高下,充分發揮各種治療手段的優勢,合理應用,為患者提供最優的治療方案。
10治療癌癥,偏方管用嗎?為了抓住一切能改善疾病狀況的機會,很多癌癥患者會選擇用偏方來治療癌癥??墒沁@些偏方是否真的對癌癥有效果呢?有些偏方以“天然”、“有機”作為口號,聽起來似乎簡單易行、沒有危害。但話雖如此,其實并非沒有害處。這些偏方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延誤患者進行手術、放療、化療,或其他治療的時機,導致腫瘤組織增大甚至轉移擴散。有些偏方療法本身就可能對患者健康造成損害,甚至導致死亡。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能會升高癌癥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尤其是當服用過量的時候。偏方的生產商有可能并未遵照食品藥品的監管要求進行生產,從而增加使用風險。
最重要的是,不要聽信任何聲稱可以替代正規癌癥療法的偏方、或者是聲稱可以徹底治愈癌癥的偏方,更不能因此中止正常治療。這些偏方的療效大多未經證實,有效性令人懷疑,更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如果因此停止了正規的治療,很有可能會加速病情,導致難以挽回的損失。對于聲稱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的療法保持警惕。即便是天然的草藥、或者人體必需的維生素也有產生副作用的風險。如果有藥品或療法宣稱沒有毒副作用,那很有可能是未經過可靠的臨床試驗,毒副作用沒有被發現罷了。
對于沒有足夠科學依據的“重大突破”保持警惕。真正的科學突破,應該有嚴格的臨床試驗證據,首先在學術期刊、學術會議發表,而不是通過大眾媒體、自媒體的廣告、軟文來發布。對于那些只拿個別患者故事出來說事的,也要提高警惕。對于攻擊正規治療的人保持警惕。比如某些人讓患者不要去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只用他的療法,這種要小心。對神秘療法和療效夸張的療法保持謹慎?!捌孥E療效”、“古法秘方”背后若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就要對可靠性打一個問號。要再三核實宣傳推廣這些療法人員的專業背景,確認他們是否是值得信賴的專業醫務人員或癌癥方面的專家。如果這些療法只能在某一個特定的“診所”進行,也應該保持謹慎,核實這些場所的專業性。
目前,癌癥治療手段日新月異,有效的癌癥治療方法會經過大量科學的臨床實驗的驗證,例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的利器,如果確實有效一定會被專家所認可和推薦,大家不要盲目的相信偏方。